聯系人: 黃小姐
手機: 133 3649 3309?
? ? ? ? 159 2010 6303
電話: 0757-8143 9284
傳真: 0757-8143 9294
郵箱: saleschonty@gmail.com
QQ:827212921
2011-2015年無疑是全球LED通用照明市場格局動蕩最為激烈的五年,LED照明在這五年內展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果,綜觀LED技術創新,從二次元到三次元到四次元芯片到白光,這一段自1960年代開始的旅程,隨著技術的變革,應用領域一路從指示燈到燈飾、從燈飾到景觀亮化戶外照明、從顯示背光到通用照明,所到之處風行草偃無所匹敵,把白熾燈、熒光燈、氣體放電燈步步逼退。
后照明時代發展策略
2015-2016年LED照明雖已不似前幾年井噴式地增長,但仍然以10-20%的增長速度繼續前行,依每年出貨比例來看,LED已然穩穩地超過50%,然而LED占全球照明用量的比例卻仍只在20%之下徘徊,如果說2011-2015年是LED照明普及化的高速發展期,那么“后LED照明時代”的現在及未來,照明行業發生了什么樣的巨變,又將何去何從呢?以下將試從“產品”、“渠道”及“品牌”三個面向剖析!
“產品之變”:誠如眾所周知,LED在照明行業是從“替換式光源及燈具”一步步進展到“一體化燈具”并且衍伸出基于LED特征所產生的“創新式光源及燈具”。LED不僅用其可編程化的優勢將照明行業從“類比式”時代帶入了“數字化”時代,更以其輕薄短小的尺寸優勢讓LED照明產品的設計幾乎解放到無所不能。若說從1970年代開始的過去40年是由節能燈拉開電子化序幕的照明行業的漫長進程,未來10年是否將是由LED拉開序幕的照明行業信息化的進程?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渠道之變”:過去幾年在零售渠道如IKEA、THE HOME DEPOT、LOWES等零售巨擘幾波強力推動的LED燈泡促銷活動下,直接導致了零售渠道中LED產品了迅速普及,而如亞馬遜、阿里巴巴等E-COMMERCE更加推動了一波零售渠道中不容忽視的新興力量;項目渠道中印度政府EESL過去幾年借由標案樹立的超過4億顆而且還在持續以每年2億顆增加的LED燈泡銷售也是一股值得關注的新興模式;專業項目則在中國政府在過去十幾年拉動的城市景觀亮化及大型建設項目,使得中國本土制造商從OEM服務進化到ODM服務甚至取代過去國際大廠寡占的照明系統解決方案甚至進化到ESCO運營商!由此可見,過去由三大流通品牌Philips、OSRAM、GE所寡頭壟斷的零售、政府項目乃至專業市場等渠道已經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
而在LED照明時代乘勢而起的新興力量如木林森、CREE,轉型成功并大步前進的Acuity Brands、Eaton、Panasonic、歐普、佛山照明、三雄、飛樂...在未來的全球照明市場版圖誰將勝出?正所謂“秦失其鹿,引天下群雄并逐”,未來“唯高材與疾足先得焉”!又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才是LED照明時代的“高材與疾足”呢?
而近年隨著LED一體化燈具的興起,如Acuity Brands、Eaton、歐普照明、三雄則漸漸步入康莊大道,燈具又特別以批發及專業渠道為主,利潤相對于以零售為主的光源類產品顯然對于擁有較好批發渠道資源的傳統品牌公司來說有更好的獲利及增長空間。
由此或者我們可以預見特別在北美及歐洲這兩個品牌較為集中的照明市場,似乎仍會是未來有至于建立全球領導品牌的照明企業兵家必爭之地,而近兩年木林森及飛樂的巨資收購LEDVANCE及HAVELLS SYLVANIA搶占戰略制高點的大手筆或者就是看準此一點,與其像歐普的一步步新建品牌渠道,在LED照明增速已放緩的未來幾年或者是更為明智的決定,畢竟能一步到位擁有100多個國家有上的銷售渠道及品牌,這是絕無僅有的稀缺資源!
無論是在先進市場或是新興照明市場,LED照明產品在省電的優勢與誘因或許仍因為產品價格仍然過高因素而影響普及速度;同時,消費者也同步追求光質量,即使產品價格低到市場甜蜜點,但是對于照明上視覺空間的舒適程度、頻閃、眩光仍視為是替換LED照明的主要門檻;另外在LED燈具普及時所需的設計界面完善及工程渠道的使用習慣培育也是未來普及的重要難關。
因此未來后照明時代上,照明廠商的發展策略則更朝向合理價格、視覺舒適并解決使用界面并提供更多的附加價值這四點將為主要成功因素。缺少其中一項,仍然可以穩固營收逐步成長,然而擁有此四項,則將具備更好的機會,搶占市場渠道終端、強化品牌力量并且增收增利。
LED行業供不應求
國內LED行業2016年年報及2017年1季報已發布完畢,整體業績紛紛報喜。其中2017年1季報中,43家LED上市公司中40家的營收同比增長,35家LED企業1季報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凈利潤大幅增長超過30%以上的上市公司達27家,占比超過60%。
從LED行業2016年及2017年1季報來看,上市公司核心財務指標全都呈現明顯改善趨勢,核心指標包括ROE、營收規模及增速、歸母凈利潤及增速、毛利率、凈利潤及經營性現金流等。LED行業趨勢向好有扎實的財務數據作為驗證,更加堅定業界看好LED行業趨勢的信心。
近期,國信證券實地與LED產業鏈廣泛交流調研,持續驗證LED行業供需兩旺。國際大廠如歐司朗也表示LED芯片供應緊缺,而LED芯片廠商晶電、三安光電、華燦光電、澳洋順昌及德豪潤達都表示目前需求旺盛產能供不應求。主要原因還是基于2010-2011年的MOCVD機正在逐步淘汰,機型數量占全部數量約1/3,預計未來2-3年每年淘汰量占目前總產能的5%~10%,約500萬-1000萬片。隨著下游照明需求20%以上增長以及小間距需求爆發,每年新增LED芯片需求再增1千萬片。而根據統計2017年底總有效產能約8328萬片,而需求將超過9235萬片,未來2-3年持續保持供不應求。
全球LED制造向中國轉移的大趨勢已不容質疑,中國電子產業在多年的積累中已充分具備了的優秀流程管控及成本管理能力,同時工程師紅利也正逐步釋放,促使中國企業能夠開發并擁有更多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先進技術,隨著國際大廠技術進步遇到瓶頸而放緩,中國企業將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產業資本及工程師紅利等多方面優勢,實現后發制人,最終將戰勝傳統國際大廠,并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弄潮兒。